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58-5106-6698

公司电话:0515-88404040

公司传真:0515-88410418

客服QQ:348083717

邮箱:348083717@qq.com

地址:盐城市城南新区新都街道中南世纪城一期2B2-414--417室

江苏带压堵漏与带压密封技术详细讲解,一起来学习吧!
发布时间:2023-9-11 来源:涌达建工 浏览次数:
管道外漏的部位常在弯头处,原因是管道内高速流动的介质长期冲刷管壁,以致管壁变薄泄漏;管道和阀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铸造或锻造缺陷,如砂眼、气孔、裂纹等。下面带压堵漏施工将重点介绍带压堵漏和带压密封。
一、泄漏及其检测:
带压堵漏施工是在隔离的物体或部位上发生的介质传递现象。在不允许或允许或允许少量泄漏的现场产生了超过规定值泄漏量的现象。平时所谓的“不泄漏”或“无泄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泄漏检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感觉检漏法
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去感知泄漏介质的一种方法。感觉检漏法加上经验法,可以判断微小的泄漏。
2、工具检漏法:
这是借助简单的物质或工具进行检漏的方法。把肥皂液涂在检查部位,看能否产生气泡,从而检查气体介质泄漏的方法叫肥皂液法,这种方法能粗略确定泄漏量。把需检查的部位浸入水中,看能否产生气泡,从而检查气体介质泄漏的方法叫做浸水法,它能粗略地确定泄漏量。用液体涂敷在真空设备外表面,检查液体是否流动进入真空中,以此来确定泄漏的方法叫做液体涂敷法。用橡胶膜、塑料膜或纸片封住检查部位,看其是否鼓起,以此来确定泄漏的方法叫做吹纸法。用实验纸片放在检查部位,看其是否变色,以此来确定泄漏的方法叫做试纸法。
3、仪器检漏法:
一、带压堵漏
工业管道带压堵漏适用范围
带压堵漏是以流体介质在动态下用固状密封材料的密封机理为基本依据,在泄漏部位装设专用设备,利用泄漏部位的外表与夹具构成的密封空腔,注入并充满密封空腔,使密封剂的挤压力与泄漏介质压力相平衡,重建一个密封结构来堵塞泄漏孔隙和通道,挡住介质的外泄,从而堵住泄漏。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管道带压堵漏的方法。
带压堵漏的适用范围:
1、泄露部位:法兰、设备、管道上的孔洞、裂缝、焊接缺陷、螺纹接头、填料函泄露等。
2、泄露介质:各种水、水蒸气、空气、氧气、氮气、氢气、煤气、氨、液化气、汽油、柴油、重油、润滑油、酸、碱、酯类、醇类、苯类各种热载体、各种碳氢化合物、各种化学气体、液体等介质。
带压堵漏施工——工业管道带压堵漏的方法
一、调整消漏法
采用调整操作、调节密封件预紧力或调整零件间相对位置,勿需封堵的一种消除泄漏的方法。
二、机械堵漏法
1、支撑法。在管道外边设置支持架,借助工具和密封垫堵住泄漏处的方法,称为支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管道的堵漏,是因无法在本体上固定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2、顶压法。在管道上固定一螺杆直接或间接堵住设备和管道上的泄漏处的方法,称为顶压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中低压管道上的砂眼、小洞等漏点的堵漏。
3、卡箍法。用卡箍(卡子)将密封垫卡死在泄漏处而达到治漏的方法,称为卡箍法。
4、压盖法。用螺栓将密封垫和压盖紧压在孔洞内面或外面达到治漏的一种方法,称为压盖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压、便于操作管道的堵漏。
5、打包法。用金属密闭腔包住泄漏处,内填充密封填料或在连接处垫有密封垫的方法,称为打包法。
6、上罩法。用金属罩子盖住泄漏而达到堵漏的方法,称为上罩法。
7、胀紧法。堵漏工具随流体入管道内,在内漏部位自动胀大堵住泄漏的方法,称为胀紧法。这种方法较复杂,并配有自动控制机构,用于地下管道或一些难以从外面堵漏的场合。
合金镶嵌堵漏技术适用于孔缝周围母材较硬的场所,适用于工作压力≤1.0MPa、工作温度≤120℃的热网。材料为铝合金、铜合金、铅丝,工具为铁锤、钢锉、引锥、刮刀等。操作方法为:根据泄漏点孔缝尺寸加工镶嵌材料,并带有锥度;用铁锤将镶嵌材料砸入孔缝。
焊接盲管堵漏技术适用于直管、弯头、异径管等下半部的泄漏,适用于工作压力≤1.6MPa、工作温度≤120℃的热网。材料为钢管、闸阀(或球阀)、法兰等,工具为切割机、电焊机、砂轮机、管钳、扳手等。操作方法为:加工盲管,靠近泄漏点端部的弧线与管子或管件的表面弧线吻合,并加工出坡口;盲端连接阀门;打开阀门,将盲管置于泄漏点引流,并焊接盲管;关闭盲端阀门。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58-5106-6698,158-5106-6638;邮箱:348083717@qq.com。
  • 客服微信

    扫描添加好友

    免费提供:防水堵漏施工方案

  • 手机浏览

    扫描二维码

    访问涌达防水堵漏公司手机端

  • 已帮助
    您的鼓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